會展業在我國被稱為三大新經濟產業之一,具有強大的經濟集聚和擴散效應,在引導產業發展、促進生產要素流動、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城市形象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成都會展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國內經貿活動的加強、西部大開發和成渝經濟的快速發展,給成都會展業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同時,國際會展企業紛紛進入我國,國內各會展城市的激烈競爭,使成都會展面臨著極大的挑戰。成都發展會展業有其城市經營體系的內在要求。
第一,
會展業帶來的聚焦效益、名片效益和宣傳效應,對成都在完善產業結構、改善投資軟環境、創建國內最佳旅游城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二,
成都第三產業在GDP中的比重,遠遠超過了工業產業,2005年分別為49.8%和28.1%,會展活動聚集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有利于改變成都的資本和勞動力擁有狀況,推動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
第三,
成都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使城鄉經濟矛盾和就業壓力日益突出,會展業所帶動的相關行業的發展和就業崗位的增加,使得會展業成為成都首選扶持產業之一。目前,成都已成功舉辦過全國糖酒會、花博會等300多個展覽會以及中國西部論壇、萬國郵聯等1500多場會議,展會的專業化、規范化和產業化水平日益提高,內容日趨完善,已涉及到機械、電子、建筑、花卉、食品、醫療器械、體育用品等行業,知名會展企業:中國國展集團和香港展覽公司已經進入成都。中歐歷史上規模最大、歐洲企業參會企業數量最多的2006中國•歐盟投資貿易合作洽談會于11月9日在成都開幕,極大地提升了成都市會展業的規格和檔次。2005年,成都舉辦展會近200個,其中7個展覽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辦會單位的場館收入8億元以上,帶動相關行業產值120億元,占當年GDP的5.06%,會展規模和會展經濟均居中西部首位、全國前列。糖酒會等大型專業展會的規模年遞增幅度超過25%,本土展會發展態勢喜人,在國內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2005年第六屆成都國際家具工業展覽會的展位數從首屆的400多個增加到2200多個,參展企業近400家。成都會展業現已初步形成了專業展覽會、會議和節慶活動齊頭并進的發展態勢。
一、成都會展業發展的有利條件
一個城市會展業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有:經濟發展狀況、對外開放力度、三產發達程度、會展硬件設施水平、地理位置、交通和通訊條件、文化底蘊、生態資源等,就整體而言,成都會展業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經濟優勢明顯,對外開放程度高一定的經濟實力和資金投入,是進行會展基礎設施建設和舉辦大型國際展會的必要條件。成都經濟基礎條件好,產業結構合理,十五期間經濟總量與其增長幅度都比較高,其增長率一直保持在13%左右。2005年GDP增長率分別比全國、全省增速高3.6、0.9個百分點,人均GDP達20185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999.2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7.7:42.5:49.8,四季度企業家信心指數達130.56點,2006年前四個月經濟繼續保持著強勁的態勢。四川省于我國對外開放格局中的甲類地區,對外開放程度高,成都與周邊城市、東部沿海地區和國際知名城市都有著廣泛的經貿往來和技術合作;2005年,成都市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45.4億美元,比2004年增長34.8%。(二)優越的辦展環境,領先的展館設施會展基礎設施的好壞,對會展活動的成敗和檔次有很大影響?煞譃闀够顒犹峁┲苯訔l件的生活性基礎設施和間接性的生產性基礎設施。近幾年,成都與會展業發展相聯系的基礎環境得到不斷完善,具備了會展業發展的必要條件。居住環境不斷改善,舊城改造和天府廣場改造等一系列城市基礎設施已經完備;住宿餐飲業發達,2005年末全市有旅游定點飯店204家,其中三星級以上飯店84家;成都金融機構網點不斷增加,資金轉移方便快捷,渣打、匯豐、東亞、花旗、華僑已經在成都成立分行。成都現有展館面積達到20多萬平方米,居西部首位、全國前五位,其中,世紀城會展中心,展館總面積11萬平方米,單館面積1.2萬平方米,是國內最大的國際標準展館之一。(三)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交通和通訊條件發達 優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物流條件,有利于增加參展商的經濟效益,降低參展成本。西部會展業的發展是我國會展業發展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成都處于中國西部的中心位置,進入成都,就意味著進入了一個擁有3億多人口的西部市場。目前,成都年貨運能力居全國第六,寶成、成渝、成昆和成達四條鐵路干線和川陜、川滇、成渝等國道交匯于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是全國七大航空港之一,四通八達的立交通網絡基本形成。成都郵電通信迅猛發展,服務領域不斷拓展,擁有國際一流數據微波、光纖、程控、衛星和計算機處理等交換機和傳輸手段,目前是全國九大郵政通信一級處理中心之一、西南最大郵件轉口局,是全國八大電信中心之一。(四)豐富的生態環境,深厚的文化底蘊會展業對經濟的帶動作用一部分是通過對旅游業的帶動表現出來的,會展旅游業可以延長觀眾和參展商的消費鏈。成都是國家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與會展極為相關的旅游資源、人文資源極為豐富,全市現有人文景觀17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3個,九寨溝-黃龍、都江堰-青城山、峨眉山-樂山等四大世界文化遺產的六處景區都是著名的旅游勝地。深厚的巴蜀文化、酒文化、茶文化、飲食文化和休閑理念,賦予了成都獨具特色的城市形象。2005年末成都旅行社達234家,全年接待游客3669.65萬人,旅游業總收入286.75億元;2006年,居全國宜居城市第三名,是三個國內最佳旅游試點城市之一。二、成都市會展業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成都會展業圍繞“構建輻射全國、面向世界的會展之都”的會展總目標,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若不克服這些問題將會嚴重阻礙成都會展業的健康發展。
(一)市場化程度低,管理體制有待完善
會展活動本身是一種特殊的經濟活動,其快速發展離不開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但也要遵循自我調節和自我規范的市場機制。目前,成都會展業的市場化程度比較低,運營機制不完善,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會展活動政府參與程度高,成都的展會幾乎都是由政府及其部門主辦或承辦的,會展業幾乎成為了政府的“內部經濟”,政府辦會成本高,風險大,不符合市場的發展規律。其次,會展協會起著企業與政府之間的橋梁作用,在會展業發展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成都會展協會成立比較晚,制定了會展統計制度,但應有的職能尚未充分發揮,在完整的行業規范制度、人才培養體制等問題上還沒有相應的措施。